恐龙种类多,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,其中较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**过50米,而较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。就食性来说,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,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。统治了地球大约8000万年(1.44亿年前---6500万年前)
1841年,英国科学家理查德·欧文 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,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,并命名为恐龙,意思是“恐怖的蜥蜴”。
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,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,这个谜至今仍*解。地球过去的生物,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。中生代的地层中,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。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。但是,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,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,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,如今仅存鸟类,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“鸟类属于恐龙”的说法。
一提到恐龙,很多孩子们就来劲了,把自己了解的恐龙知识都倒了出来。孩子们讨论较多的是侏罗纪恐龙,因为侏罗纪是恐龙繁盛时期。三叠纪是较早的恐龙时代,白垩纪是恐龙末期。幼儿了解了恐龙生活的环境是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,可以从植物等自然物来区分,如三叠纪的树干粗而光秃,带有鳞片,树叶大而下垂,好像椰子树:侏罗纪是繁盛期,植物种类多,有茂盛的树丛,也有细杆子树林,便于草食恐龙进食,水塘也多了起来:到了白垩纪,也有像三叠纪的树,但叶子有所演变,变细长,树丛变矮小且细,有丰富的水源。